
大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1878年中国海关邮局成立,当年即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了这套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一套共三枚,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
大龙邮票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根据图距版式和纸张等特征分为三个版本。 1.薄纸大龙 1878-1882年间发行的大龙邮票,所用的纸张薄而具有韧性,略呈透明,故称之为薄纸大龙。起初整版为25(5*5)枚,之后3分银改为了20(5*4)枚。这段时期也...
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俗称大龙票。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
1894年11月7日(光绪二十年十月初十日)为慈禧太后60岁寿辰,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爵士建议发行纪念邮票,图案由法籍职员费拉尔绘制,在上海以石版印刷,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 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纪念票全组有9种面值,其中壹分、贰分、叁分...
从发行到现在,小龙邮票已超过百年了,总发行量约170万枚,比大龙邮票发行量多了不到一倍,但身价比大龙邮票要差得多。目前国内邮市上一套小龙新票标价不过2千元人民币,旧票约8百余元。存世的小龙实寄封要比大龙封为少,但市价要比大龙封低得多。在...
小龙加盖小字改值邮票于1897年1月1日(清光绪23年1月1日),发行量38000,全套面值0.08,由大清邮政局发行,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刷,整张枚数40枚(2*4*5)。 小龙票加盖改值票,多属清光绪十四年(1888)发行的11.5度光齿票,由造册处以加盖慈...
清朝海关兼办邮政期间,海关总税务司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在北京、天津、烟台、牛庄(营口)、上海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邮票一套共3枚于该年发行,面值用银两计算,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5分银(桔黄色)...
慈禧六十寿辰纪念邮票俗称万寿票。 1894年,清代海关邮政为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而发行,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全套共9枚,图案各不相同:面值一分银(朱红) 五福捧寿;二分银(绿) 云龙花卉;三分银(桔黄) 云龙蟠桃;四分银(玫红...
我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是一套叫做万寿票的套票,是1884年,由清代海关邮政为庆祝慈禧太后的诞辰而发行,同是也是我国第一套全套异图邮票,共9种,面值、图案分别为:1分银橘红色,图案为五蝠捧寿;2分银黄绿色,图案为腾龙戏珠;3分银铬黄色,图案为腾...
大清邮政为慈禧60寿辰1894年11月7日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全套邮票共9枚,万寿邮票经多次印刷和几次加盖,出现了很多珍品。 万寿加盖改值票因加盖字体大小、距离长短、版式变化而使人眼花缭乱,其中有几种著名的罕品。大字短距3角票也是其中...
1、小字当壹元:在加盖一元票时先加盖了小字当壹元票,因觉得字太小,改用大字。小字当壹元票仅加盖了40枚,除售出一部分外,其他被当时清代邮政邮票设计人员德国人费拉尔私藏。我国著名集邮家马任全先生收藏的单枚小字当壹元盖销票,是...
翡翠姐是万寿初版大字短距2分银改2分新票则万寿票中最著名的罕品。 初版2分银是绿色,没有一点黄色成分,黑字加盖,中英文间距为1.5毫米,20年代初,上海集邮家袁醴波先生无意中在邮商张子堂处低价购进1枚,他送请邮王周今觉先生鉴定,周先生定...
红印花加盖票中的存世孤品,被誉为东半球最罕贵之华邮。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连,红印花加盖票中的存世孤品,因此被誉为东半球最罕贵之华邮。这件孤品原由费拉尔秘藏,他在世前秘不告人。只是在他去世之后20年,由他的遗孀披露于世。 ...
红印花加盖小字邮票共三枚,分别是:暂作洋银贰分,暂作洋银肆分,当壹圆。 红印花原票全张100枚,为方便加盖,就将全张十字开明剖开,成4个小张,每张25枚,因此加盖的版模是直5枚,横5枚,最初加盖的是当壹圆。 印版内当壹圆3个字相...
为改值需要,初期所印的再版票仍不能满足需要,所以需要再次添印,其中的贰分银、叁分银的印版因印次过多,已不能再用,1897年5月由费拉尔修改另绘制成新版,重新印制,分别用于加盖大字短距贰分及半分票,通称慈禧寿辰(改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