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收藏常用名词

2024-05-21 16:07发布

古钱收藏常用名词


1条回答
赤壁烽烟
1楼 · 2024-05-21 16:17.采纳回答

  古钱:指已退出流通领域,失去了货币职能的古代货币和近代方孔铸币(包括:贝币、布币、刀币、圆孔圆钱、方孔圆钱等)。

  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各种铲形货币的总称,起源于古代的一种农具

  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起源于古代的一种捕鱼工具。

  贝币: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一种货币形式,在古代以物换物的商品交换过程中,为了方便,人们把贝壳这种被人们普通接受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于是就产生了贝币。

  圜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

  金版:战国时期楚国铸造的黄金货币,又称“金印子”,多出土于河南、安徽、江苏一带。

  镇库钱:指官炉钱局在开铸流通钱币之前,为镇恶避邪,特意铸造的一种大型钱,存世最早的为南唐“大唐镇库”钱。

  开炉钱:指历代钱监(局)在正式铸造前,先精工铸造一批带有纪念性质的钱币,用来祭奠神灵,迎祥纳吉,或进呈上司之用。

  宫钱:指专供皇宫节日庆典、装饰、坠帐、挂灯、上梁、赏赐的特制钱品。

  小平:折值一文使用的小钱,也称平钱,一般直径24毫米左右,重3.5克左右。

  折二:折值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28毫米,重7克。折三、折五、折十等类推。

  文:钱币的基本单位,一枚小平钱称一文。

  串:一百钱(文)称串。

  贯:一千钱(文)称贯。

  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者。

  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者。

  面:指钱币之正面。

  背:指钱币之反面。

  肉:指钱币的厚薄度,有厚肉、薄肉之分。

  钱文:钱币文字、符号、图案的总称,正面的称面文,背面的称背文或幕文。

  穿:指钱身穿孔,也称好。广穿指钱孔较大者;狭穿指钱孔较小者。

  内郭:指穿孔四周的突起部分,又称好郭。内郭较宽者称广郭;内郭较窄者称狭郭,内部重叠者称重郭。

  四决:指穿孔四角向外突出者。

  四出:指穿孔四角向外突出延伸到外轮者。

  外轮:指钱身外围的突起部分。又称外缘、外郭。外轮较宽者称宽轮,宽缘;外轮较窄者称狭轮、狭缘;外轮重叠的称重轮。

  日文:指钱背凸起的圆圈。

  月文:指钱面或背凸起的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僵月。

  星文:指钱面或背凸起的圆点。

  孕星:指钱背的仰月上星。

  光背:指钱背光素无文。

  钱范:铸钱的模型,有泥范、铜范、铁范等。

  钱样:用象牙、玉石、木质等材料手工刻制而成的钱币样品,专供皇帝或上司部门裁决。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有一枚“咸丰重宝”宝河局当五十枣木雕刻的钱样。

  雕母:又称祖钱。用铜、锡等材料手工雕刻而成的钱币模型。钱文纤劲,钱体厚大,精美超常,存世极少。穿孔多为小圆孔,俗称“金口未开”。现存最早的铜质雕母有报国寺钱币馆中的宣和通宝行草书雕母钱和南京博物馆珍藏的明代“嘉靖通宝”雕母钱。

  母钱:由雕母直接翻铸加工而成,作为翻铸时的范模。钱文细挺,精美厚大,存世很少。

  铁母:用来翻铸铁钱的母钱,本身为铜质。较铁钱精美、厚大。

  铁范铜:用铸造铁钱的范型翻铸的铜钱。一般属试铸性质,铸量不多。

  对钱:又称“对书钱”。用汉文不同书体书写而成对儿的钱。对钱从钱文、大小、厚薄、边郭、纹饰、材质方面均相同,惟书体不同,以北宋对钱最多。

  子钱:指大量铸行的流通钱,一般精美程度不高.存世极多。

  合背:指误用两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面。

  合面:指误用两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

  传形:钱文呈反向排列,左右易位,见于秦至六朝时期。

  直读:钱文按上下右左的顺序排列。

  旋读:钱文按上右下左的顺序排列。

  反文:钱文反书。

  冥钱:古代特为死者而制的钱,有泥质、陶质、铅质、铜质及金、银质等。

  花钱:对那些具有图案花纹或其他文字的非正用品钱及钱形物的统称。

  压胜钱:指为辟邪求福、消灾解厄、镇压诅咒而铸制的钱形佩牌,是中国神仙思想产物,最早起源于汉魏时期,又称厌胜钱。

  无文花钱:指没有文字,仅有图案花纹的花钱。

  吉语花钱:指铸有吉利祝语的花钱。用于礼赠、祝福、纪念之类。

  镂空花钱:钱体透空的花钱,币身似用刻刀契镂而成(实为铸造而成)。

  生肖花钱:指铸有十二属相、八卦等图案文字的花钱。

  仙佛钱:指铸有佛像、佛语的花钱。

  棋钱:指古代铸成钱形的棋子。

  马钱:北宋时期兴盛起来的一种游戏名“打马格”,钱上铸有马形马名,或铸有骑马将军及将军之名等。

  异形花钱:指各种奇形异状的花钱,多为佩挂之用。

  罗汉钱:指点康熙通宝中的“熙”字写为“熙”的一种钱币,少量铸有“大清”或“龙凤纹”。特祝康熙皇帝帝运齐天,寿命长久之开炉钱。

  交子:北宋时期的一种钞票。宋真宗时发行于四川,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其后北宋的纸币还有钱引、小钞,南宋的纸币有关子、公据、会子等。

  传世古:指流传于世,未经入土的古钱表面颜 {MOD},一般呈黑褐 {MOD},有光泽,又称黑漆古。

  水银古:出土的古钱表面呈现出银白 {MOD}的氧化层,又称水银锈。

  品相:指钱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精美程度,一般分为新品(未使用)、极美品、美品、近美品、上品、近上品、中上品、中品、中下品、下品十个等级。钱币品相的优劣直接影响钱币的价值大小。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