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法定货币,并于1955年5月10日正式停止流通。这套人民币共有12种面额,62个版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唯一的全国通用货币。其设计风格多样,涵盖了农业、工业、交通等多个主题,极具历史与收藏价值。
第一套人民币面额涵盖从1元到10000元,具体版别如下:
1元工厂(带轮船)
1元火车
1元驴子
1元双马耕地
2元打场
2元工厂
2元宝塔山
5元水牛图
5元蒙古包
5元织布
5元铁路火车头
10元锯木
10元井冈山
10元渭河桥
10元大桥(桥梁火车)
10元牧马图
20元打场
20元工厂
50元红色工厂
50元蓝色工厂
50元红色帆船
50元蓝色帆船
50元火车站
50元新华门
50元工农图
100元北海桥
100元大黑十(极具收藏价值)
100元耕地
100元工厂
100元帆船
100元收割机
100元牧马
100元打场
100元火车
200元排云殿
200元工农
200元牧马
200元驴子
500元水车
500元种地
500元渭河桥
500元矿车
500元蒙古包
1000元耕地
1000元工厂
1000元骆驼队
1000元牧羊
1000元火车
5000元水牛图
5000元新华门
10000元骆驼队
10000元牧马
设计风格多样:包含农业、工业、交通等主题,展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面额跨度大:从1元到10000元,因当时通货膨胀严重,面值较大。
印制方式复杂:由于各个解放区分别印制,导致不同版别的出现。
收藏价值极高:其中100元大黑十、50元蓝色工厂、500元渭河桥等极为稀少,被视为收藏界的珍品。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种类过多、币值较大且防伪技术有限,中国人民银行于1955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停止第一套人民币的流通。
第一套人民币作为新中国的首套货币体系,其历史地位举足轻重。因其面值跨度大、版别众多且存世量有限,成为钱币收藏界极具价值的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