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1000元“耕地

7小时前发布

第一套人民币1000元“耕地”是中国人民币发行史上的重要纸币之一,属于第一套人民币(1948年12月1日发行)中的高面额券种,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研究意义。以下是关于该纸币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 发行时间:1949年9月11日

  •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第一套人民币整体停止流通)

  • 面值:1000元(旧币,折合新币0.1元)

  • 票面尺寸:150 × 62 mm

  • 印刷工艺:胶印

  • 主色调:棕色、绿色

  • 正面图案:农民耕地场景(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生产)

  • 背面图案:花符及面值


二、版别细分

第一套人民币1000元“耕地”共有两个主要版别,区别在于冠号和印刷细节:

版别冠字(首发)特征存世量市场参考价(2024)
狭长版(短号)Ⅰ Ⅱ Ⅲ(三字冠)冠号较短,颜色较深较少5,000~20,000元
宽版(长号)Ⅰ Ⅱ Ⅲ Ⅳ(四字冠)冠号较长,颜色略浅较多3,000~10,000元

  • 特殊冠号(如补号、稀有冠)价格更高,可达数万元。

  • 品相影响价格:全新未流通(UNC)比流通品(XF)贵5~10倍。


三、收藏价值与市场行情

  1. 历史意义

    • 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恢复和农业政策。

    • 第一套人民币存世量稀少,1000元“耕地”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品种。

  2. 稀缺性

    • 由于流通时间短(仅5年多),且当时人们收藏意识薄弱,保存完好的极少。

  3. 近年拍卖记录

    • 2021年,一张PMG 65分的“狭长版”以48,000元成交(北京拍卖会)。

    • 普通流通品相(7品以上)市场价约3,000~8,000元。


四、如何鉴别真伪?

第一套人民币1000元“耕地”仿品较多,鉴定要点:
✅ 真币特征

  • 纸张:带有纤维感的旧式印钞纸(无荧光反应)。

  • 印刷:胶印工艺,图案线条清晰,无现代激光雕刻的锐利感。

  • 颜色:自然氧化痕迹,颜色过渡自然(假币颜色鲜艳或过于暗淡)。

❌ 常见假币破绽

  • 纸张过白或含荧光剂(现代纸)。

  • 图案模糊、线条断裂(低仿)。

  • 冠号字体不符(对比权威图录)。

建议:购买时选择PMG/NGC评级币,或通过专业机构鉴定。


五、收藏建议

  1. 优先选择评级币(如PMG认证),确保真伪和品相。

  2. 关注稀有冠号(如补号“Ⅳ”冠)。

  3. 长期持有:第一套人民币整体升值趋势稳定,适合长线收藏。


六、延伸阅读

  • 第一套人民币大全套共62种,1000元“耕地”属于中高面值券。

  • 同系列其他高价值券别:

    • 10000元“牧马图”(市场价百万级)

    • 5000元“蒙古包”(稀有,价格数十万)

如需进一步验证,可参考《中国人民币收藏图录》或咨询专业钱币商。

(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建议以最新拍卖数据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