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10元券是当时中等偏高的面额,共有4种版别,均于1949年发行,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其设计主题涵盖农业、工业与交通运输,存世量适中但好品相稀缺。以下是详细版别介绍及市场分析:
版别名称 | 发行时间 | 主色调 | 图案主题 | 存世量 | 2024年市场价(好品相) |
---|---|---|---|---|---|
灌田和矿井 | 1948.12.1 | 浅绿/黑色 | 左侧农田灌溉、右侧煤矿 | 较多 | 500-1,500元 |
锯木和犁田 | 1949.2.23 | 黄色 | 左侧锯木、右侧犁田 | 较少 | 800-2,500元 |
火车站 | 1949.5.25 | 黑色 | 火车站场景 | 稀少 | 1,500-5,000元 |
工人和农民 | 1949.8 | 浅绿/粉色 | 左侧工人、右侧农民 | 较少 | 600-2,000元 |
历史地位:第一套人民币的首发券之一(1948年12月1日发行)。
正面图案:左侧农田灌溉、右侧煤矿开采,象征工农业并重。
特点:纸张脆弱,多数票面有自然泛黄或折痕。
市场现状:流通品常见,全新品极少,评级高分币可达3,000元以上。
2. 锯木和犁田(黄色)
正面图案:左侧工人锯木、右侧农民犁田,体现生产建设。
背面设计:黄色几何花纹,颜色易褪色。
稀缺性:因纸质差,好品相存世不足千张。
图案主题:蒸汽火车进站场景,反映交通运输发展。
特殊价值:存世稀少,尤其是边角完整的未流通品。
防伪点:火车烟囱的烟雾线条粗细不一(仿品常画得过于均匀)。
设计风格:与1元“工人和农民”版呼应,但尺寸更大。
收藏提示:粉色部分易褪色,全色保存的票身价翻倍。
纸张特性:
真品:薄脆老纸,透光有自然纤维纹理;假币纸张过厚或含荧光剂。
印刷细节:
真品“火车站”版:钟楼指针模糊(老式印刷技术限制);假货常清晰锐利。
冠字号码:
真品:字体老旧,排列略歪斜;假币号码机械规整。
普通流通品:300-1,000元(有折痕、污渍)。
全新未流通:1,000-8,000元(需评级认证)。
稀有品种:
“火车站”原光版:拍卖价超1万元。
特殊冠字(如ⅠⅠⅠ):溢价50%-100%。
收藏策略:
优先选择评级币(如CNCS、公博),避免修补或做旧假币。
保存时使用无酸纸夹,避免潮湿导致霉变。
配套收藏:与同系列5元、20元券组成“工农业主题套装”。
10元券诞生于解放战争末期,面额适应了城乡中等规模交易。1955年按1:10000比率回收后,绝大多数被销毁,现存好品相多来自银行库存款或北方干燥地区。其图案(如火车站、矿井)是研究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重要实物。
如需权威鉴定,可咨询中国钱币博物馆或送评NGC/PCGS(国际机构对老版人民币评级日益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