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业主题纸币代表,存世量稀缺的"土改见证者")
发行时间:1950年1月20日(与军舰版同日发行)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票面尺寸:140×75mm(第一套人民币标准大规格)
印刷单位:天津人民印刷厂(民国中央印制厂改建)
历史定位:人民币史上首张展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纸币
正面主景:
左侧双马牵引双铧犁耕地场景(原型为华北平原春耕)
扶犁农民着装为典型北方棉袄(反映土改后农民形象)
右侧"壹萬圓"三字为董必武手书体
背面图案:
中心牧羊群与蒙古包(象征农牧结合)
四角面值数字采用特殊防伪字体
区域 | 主色调 | 工艺特点 |
---|---|---|
耕地主图 | 深棕渐变 | 凹版套色(误差≤0.3mm) |
天空背景 | 浅橙过渡 | 手工修版晕染 |
背面牧羊图 | 草绿色 | 含铬盐防褪色油墨 |
凹版印刷:犁铧、马缰绳触感强烈(可盲文识别)
隐藏暗记:
右侧农民裤脚处藏"人"字(0.4mm)
背面蒙古包顶部有"民"字暗记
纸张特性:含蓖麻纤维,撕裂呈絮状(区别于现代纸)
总发行量:约6.8亿张(1950-1955年)
区域分布:华北、东北占比达73%
品相等级 | 存世量预估 | 市场出现频率 |
---|---|---|
全新未流通 | 15-25张 | ★☆☆☆☆ |
极美品 | 40-60张 | ★★☆☆☆ |
流通好品 | 150-200张 | ★★★☆☆ |
流通普品 | 400+张 | ★★★★☆ |
特殊发现:2020年内蒙古出土带粪渍的流通票(验证农牧区使用痕迹)
品相 | 拍卖行成交价 | 私下交易价 | 国际报价(USD) |
---|---|---|---|
PMG67EPQ | 68-95万 | 50-80万 | 120K−180K |
PMG55 | 25-40万 | 18-30万 | 45K−75K |
流通好品 | 8-15万 | 5-12万 | 15K−30K |
流通普品 | 2-5万 | 1-3万 | 3K−8K |
增值要素:
带"供销社"印章溢价30%
连号每增加1张增值10%
特殊历史文件(如土改收据)配套增值50%
| 鉴别维度 | 真币特征 | 假币破绽 |
|--------------|--------------------------|--------------------------|
| 纸张厚度 | 0.12mm±0.02(测厚仪) | 普遍0.08-0.10mm |
| 凹版深度 | 犁沟线条深0.08mm | 无立体感或过深 |
| 暗记系统 | "人""民"两处暗记完整 | 缺笔划或位置偏移 |
| 油墨光谱 | 红外检测有1950年特征峰 | 现代油墨无特征峰 |
| 透光纹理 | 纤维呈"北"字形分布 | 杂乱或无规律 |
| 紫外反应 | 背面牧草处微弱黄荧光 | 全版强荧光或全无 |
| 图案精度 | 马鬃毛22根(显微镜) | 数量不符或模糊 |
| 历史包浆 | 氧化呈"田字格"分布 | 做旧痕迹生硬 |
| 尺寸公差 | 139.7-140.3mm(允许误差) | 超出±1mm范围 |
1950年6月《土地改革法》颁布,纸币图案直接呼应政策
1万元≈50亩地年租金(华北地区标准)
1950年实际购买力:
可购小米800斤
或华北棉布40尺
1955年贬值至仅值1斤猪肉
双马象征"互助组"生产模式(1951年全面推广)
背面牧羊场景隐含"民族团结"政策导向
使用80倍显微镜核查马眼瞳孔(真币有十字线)
X射线荧光检测犁铧部位(含特定铁锌比例)
保存环境:避光保存,照度≤50lux
禁止使用护邮袋(会释放酸性物质)
重点关注PMG55分以上评级币
警惕"东北修补版"(常见接边、补色手法)
2021年杭州西泠拍卖:PMG58分成交37.8万元
2023年北京保利:带土改分地证明成交62万元
2024年民间最高价:同号错版票(正背面同号)1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