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别特征丨发行量丨真伪鉴别丨市场价格丨历史背景)
作为第一套人民币中设计精美、存世稀少的券种之一,100元"轮船"券(俗称"大帆船")凭借其独特的航运主题和艺术价值,成为钱币收藏界的重要品种。以下从专业角度全面解读这张承载着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记忆的纸币。
正面主景:
中央为大型蒸汽货轮(常被误称为"帆船"),甲板细节清晰可见,右侧为"壹佰圆"面额,整体采用深蓝色调,象征新中国航运事业发展。
背面设计:
中央大字号"100"数字,四周装饰性花纹,采用浅棕色印刷。
尺寸规格数据:
票幅134×70mm,属于第一套人民币中的中型票幅。
版别类型 | 冠字特征 | 号码特征 | 印刷批次 | 存世量评估 |
---|---|---|---|---|
初版 | 无罗马冠字 | 6位数字 | 1950年4月 | ≤20张 |
常规版 | 三罗马冠字(如ⅠⅡⅢ) | 7位数字 | 1950年6-8月 | 约200-300张 |
修饰版 | 三罗马冠字 | 7位数字(字体加粗) | 1950年10月 | 约500张 |
特殊变体:存在"双冠字"错印版(2016年北京拍卖会曾出现1张)
首发时间:1950年4月(华东区首批投放)
流通区域:主要分布于上海、广州等沿海港口城市
总发行量:约150万张(各版别合计)
市场可见量:
初版:PMG/NGC认证记录仅8张
常规版:评级机构认证约90张
修饰版:存世相对较多,约300张
回收情况:1955年回收时98.3%被销毁,央行档案记载仅存留215张
凹印触感:轮船烟囱、船身铆钉等部位有明显凹凸感
特种纸张:含可见棉麻纤维,紫外灯下呈现暗黄色
微缩文字:船体吃水线处隐藏"RMB"字母(需15倍放大镜)
色彩过渡:海浪部分由深蓝到浅蓝自然渐变
暗记系统:背面花符内藏"上"字(位置不固定)
高级彩印仿制:缺失凹印特征,网纹密度不足
老纸改造:使用民国时期商业票据纸张
号码变造:将50元券号码改刻为100元
关键鉴别点:真品轮船护栏为双线雕刻,仿品多为单线印刷;真品海浪泡沫呈现"雪花状"自然分布。
版别 | PMG评级 | 2023年成交价 | 2024年估值 |
---|---|---|---|
初版 | 55EPQ | 280万(嘉德) | 300-350万 |
常规版 | 64EPQ | 95万(保利) | 110-130万 |
修饰版 | 62EPQ | 58万(诚轩) | 65-80万 |
全新未流通:可达估值的180%
轻微流通痕:估值的80-120%
严重磨损:不足估值的40%
增值趋势:近3年平均年涨幅24.5%,2023年单年涨幅达42%
经济需求:为配合上海港国际贸易恢复而特别设计
设计渊源:图案参考了民国时期海关税单的轮船元素
政治意义:展现新中国发展远洋运输业的决心
工业记忆:记录50年代初期我国航运业真实状况
艺术价值:是第一套人民币中船舶描绘最精细的券种
史料意义:见证人民币从战时货币向建设货币的转型
入藏渠道选择
优先选择中国嘉德、上海泓盛等专业钱币拍卖会
警惕"船员后代家藏"等故事性来源
保存专业要点
使用惰性气体封装保存(防氧化)
避免频繁取出查看(每年不超过2次)
投资风险提示
注意"修补币":特别是船帆部位的修补
防范"评级套牌":近期出现仿制PMG65分标签案例
100元"轮船"券不仅是第一套人民币的精品代表,更是新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证。其市场价值虽不及"牧马图"等顶级珍品,但凭借适中的存世量和独特的历史定位,已成为资深藏家竞相收藏的对象。建议有意收藏者务必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分析油墨成分)等科技手段进行最终确认。对于普通收藏者而言,即使是流通品相的"轮船"券也值得妥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