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别特征丨发行量丨真伪鉴别丨市场价格丨历史背景)
补号券作为人民币印刷中的特殊替补品种,在第一套人民币中尤为珍贵。其中100元"工厂"补号券(正式名称为100元"工厂与火车")因其稀缺性和特殊身份,成为高级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以下从专业角度全面解读这一特殊券种。
主景图案:
正面左侧为工厂厂房景观
右侧为奔驰的蒸汽火车
体现"工业+交通"的建国初期经济建设主题
色彩体系:
主色调深蓝色(正面)/棕红色(背面)
采用双色胶印技术
票幅数据:132×70mm
补号类型 | 冠字特征 | 出现概率 | 存世量评估 |
---|---|---|---|
常规补号 | ⅠⅡⅨ(罗马数字) | 约1/10000 | ≤15张 |
特殊补号 | ⅠⅩⅡ等非常规组合 | 约1/50000 | ≤5张 |
临时补号 | 无固定冠字规则 | 随机出现 | ≤10张 |
特殊现象:存在"双补号"现象(同一冠字同时出现在正背面)
印刷批次:1949年12月-1950年4月
补号用途:用于替换印刷过程中的废品券
投放规律:通常整捆(1000张)中混入1-2张
市场可见量:
PMG/NGC认证记录仅21张
其中评分≥50分的仅9张
回收情况:
1955年回收时未作特殊处理
银行档案无专门记载
冠字规律:
罗马数字排列非常规(如ⅠⅡⅨ)
字体略粗于普通券
纸张特征:
使用同一批次但不同纸区的专用纸张
纤维分布密度略高
印刷特征:
部分线条着墨略深
背面花符可能有轻微移位
冠字篡改:将普通券冠字改为补号
拼接伪造:用真币部分拼接补号特征
仿制印刷:完全仿制补号券
关键鉴别点:真补号券冠字与号码的油墨渗透效果一致,伪造品常有油墨分层现象。
品相等级 | PMG评级 | 市场价格 |
---|---|---|
全新未流通 | 63EPQ以上 | 80-120万 |
极美品 | 55-62EPQ | 50-80万 |
上品 | 35-53EPQ | 20-40万 |
拍卖表现:近3年上拍量年均仅2-3张
私下交易:通常较拍卖价溢价15-20%
增值曲线:近5年年均涨幅31.2%
时代需求:建国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
印刷背景:上海印钞厂承印,技术尚不成熟
特殊意义:人民币补号制度的雏形
稀缺性:存世量不足普通券的0.01%
制度价值:研究人民币印刷史的重要实物
版别价值:第一套人民币补号的代表品种
收藏策略:
优先收藏冠字清晰的品种
重点关注PMG/NGC认证藏品
保存要点:
使用专业纸币保护盒
避免频繁取出查看
风险防范:
要求卖家提供紫外光检测视频
警惕"银行库存"等不实宣传
100元"工厂"补号券作为第一套人民币中的特殊品种,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市场价格上,更是研究人民币印刷史的重要实物证据。对于高级藏家而言,收藏此类珍品需要专业知识和谨慎态度。建议通过专业仪器(如高倍显微镜)进行最终确认,确保收藏品的真实性。即使是品相一般的补号券,也值得妥善保存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