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元造假现象在近年来确实极为猖獗,尤其是在收藏市场火爆、价格逐年攀升的大背景下,一些高仿产品已经做到以假乱真,仿真度堪比真品。下面我们详细拆解这个现象:
精雕模具、CNC数控雕刻、翻砂铸造、电镀仿色技术日趋成熟。
某些造假工厂甚至掌握原版模具或3D扫描,外观几可乱真。
淘宝、拼多多、快手直播间、朋友圈、二手平台等,假币充斥,打着“清仓”、“祖传”、“传家宝”的旗号,迷惑普通买家。
特征 | 假币表现 |
---|---|
重量精度 | 有些假币可做到 26.7g 左右,几乎与真币一致 |
锯齿/边齿 | 模仿真币纹路、边齿清晰度,甚至复制老化痕迹 |
包浆处理 | 人工做旧技术发达,假包浆自然、不油腻 |
敲击音色 | 假币选用铝镍合金等,声音可控,也能接近银声 |
模具还原度 | 高仿品用3D扫描+原币压模,字体、图案还原极高 |
视觉仿真 | 涂上“假灰包浆”,假得像“地下挖出来的老银元” |
有经验的人都曾“走眼”,普通收藏者更容易受骗。
某直播平台卖“袁大头”自称“家中老物”,实为批量翻砂货,成本5元,直播售价199元包邮。
二手交易平台以“祖传银币”名义售假,附赠“收藏证书”,买家难辨真假。
部分仿品标“限量复刻”,误导消费者为纪念版真币。
不要贪便宜:真币价格往往在几百至几千元之间,不存在“几十元淘到真品”的奇迹。
不要轻信“家传”“捡漏”说辞:多数是设局。
购买渠道要正规:如知名古玩市场、拍卖行、有信誉的藏品商。
配备基础检测工具:精密称重仪、游标卡尺、强磁、UV灯等。
多看多学,避免盲目入坑:辨别真假,图谱与实物对比是关键。
如重要藏品,建议送往第三方鉴定机构如保粹、鉴真堂等评估真伪。
银元市场水很深,高仿日益精进,真正“以眼看币”的时代已过去。收藏者要做到“知其形,更懂其质”,否则稍不注意就被“高仿币”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