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银元的5种常见手段,别再被“老味道”骗了

10小时前发布

如今市面上很多“老银元”其实是做旧的高仿品,为了营造“年代感”,卖家会用各种方法造出“包浆”“磨损”“锈迹”等视觉效果,骗取高价。

下面是最常见的 5 种做旧手段,看懂了你就不会再被“老味道”迷惑!


 1. 化学腐蚀法(假包浆)

原理:

使用硫磺、硫酸盐、漂白水、尿素水等化学试剂对银元表面进行快速氧化,使其变黑或变黄。

特征:

  • 包浆发灰发暗、颜色均匀死板

  • 闻起来可能有刺鼻异味

  • 擦拭后有灰黑色粉末或掉色

识别技巧
自然氧化产生的银黑不会整块均匀、且有“层次感”;而假包浆常是“一坨死灰”。


 2. 打磨抛光法(伪装磨损)

原理:

砂纸、钢丝球、金刚刷银元边缘和正反面反复摩擦,制造“流通过的痕迹”。

特征:

  • 表面磨损不均或异常平滑

  • 头像轮廓模糊但边齿清晰(矛盾感)

  • 表面光滑得不自然,缺乏历史层次

识别技巧
真品磨损是自然钝化、边缘退化明显;而假币则常是“局部打磨”“重点打磨头像”。


 3. 火烧烘烤法(制造锈斑氧化)

原理:

用打火机、酒精灯、烙铁等对银元进行局部加热,模拟出类似“火烧包浆”或“地层腐蚀”效果。

特征:

  • 表面出现局部发黄、发蓝、发褐

  • 金属色调不均,氧化呈斑点状

  • 边缘温度高区域会略变形或鼓包

识别技巧
自然氧化不会有高温灼烧的痕迹;真币表面“锈斑”是漫长氧化形成的银黑色雾状,无蓝褐高温斑。


 4. 泡茶泡烟灰法(民间做旧)

原理:

把假币泡在浓茶、烟灰水、酱油、可乐中几天,让其产生“伪包浆”和沉旧感。

特征:

  • 表面颜色发黄、发棕

  • 带有轻微“腥味”或“烟味”

  • 包浆薄且可擦掉,摩擦后颜色变浅

识别技巧
用棉签蘸酒精轻擦币面,若明显掉色或留下黄色水渍,基本是假币。


 5. 机械翻砂造型法(翻模老化)

原理:

通过翻模或翻砂铸造复制老币模样,然后手动添加“锈蚀点”“沙眼”模拟埋地下效果。

特征:

  • 表面粗糙、有沙粒纹、缺乏光泽

  • 字体边缘模糊,失去锋利感

  • 有明显“砂眼”“气泡”“错位”现象

识别技巧
翻砂币整体“纹路粗、细节糊”,缺乏真币那种“雕刻感、立体感”。


✅ 结语:别被“做旧”骗了!

假的包浆、假的磨损、假的锈蚀……这些“老味道”,很多时候都是人为伪造的!

 记住一句话:
真正的包浆是“时间的痕迹”,不是化学的染料。

如你有疑似做旧的银元,欢迎拍图,我可以帮你看图辨真伪。要我帮你鉴别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