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 1 元工厂(带轮船)百科全书

2025-03-19 09:34发布

第一套人民币 1 元工厂(带轮船)百科全书

一、概述

第一套人民币 1 元工厂(带轮船)是中国人民银行1948 年 12 月 1 日正式发行的人民币纸币之一。该纸币正面采用了工厂和轮船的图案,象征着新中国工业生产和航运业的发展。这张纸币是第一套人民币 1 元面值的多个版本之一,由石家庄印钞厂印制,采用紫色调设计,票面尺寸为125mm × 58mm


二、基本信息

项目详细内容
面值1 元
发行时间1948 年 12 月 1 日
停用时间1955 年 5 月 10 日
票面尺寸125mm × 58mm
颜色紫色
正面图案工厂、轮船
背面图案国徽及花纹
印制单位石家庄印钞厂
防伪特征无水印
存世量较少,收藏价值较高

三、票面设计与特点

1. 正面图案

正面图案采用了工厂与轮船的设计,象征着新中国在工业生产和航运业的初步发展。

  • 工厂:代表当时中国的工业发展方向,象征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

  • 轮船:显示出当时中国对海运及内河航运的重视,预示着未来贸易和经济流通的发展。

票面上方印有**“中国人民银行”**字样,下方印有面值“壹圆”字样,左右两侧有复杂的花纹图案,以防止伪造。

2. 背面图案

背面图案采用国徽及花纹设计,整体风格庄重严谨,增强了人民币的国家权威性。

3. 颜色与印刷工艺
  • 主要色调为紫色,增强了视觉辨识度。

  • 采用较为先进的凹印技术,提高了防伪能力。

4. 纸币尺寸

1 元工厂(带轮船)版人民币的尺寸为 125mm × 58mm,相较于现今的纸币,尺寸较大。


四、历史背景

1. 发行背景

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解放战争胜利进程中成立,并开始发行第一套人民币,以取代旧币,稳定金融秩序。这一时期的人民币主要用于解放区的经济流通,而 1 元工厂(带轮船)版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 退出流通

1955 年 3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并逐步开始回收第一套人民币。1 元工厂(带轮船)版纸币随之于 1955 年 5 月 10 日停止流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五、存世量与收藏价值

1. 存世量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发行时间短,流通环境复杂,大量纸币因回收、战争及时间流逝而损毁,因此1 元工厂(带轮船)版的存世量较少,成为收藏市场上的珍品。

2. 收藏价值
  • 历史价值:作为第一套人民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见证意义。

  • 文化价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 市场价值:目前,品相完好的 1 元工厂(带轮船)版纸币,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可达数千至上万元,具体价格取决于纸币的品相、流通情况及市场行情。

3. 评级与品相

收藏市场上,**纸币评级(如 PMG 评分)**对其价值影响较大,一般评级标准如下:

  • PMG 60 以上(未流通品):市场价格最高,极具收藏价值。

  • PMG 40-58(轻微流通品):价格较高,适合收藏。

  • PMG 20-39(中等流通品):有一定收藏价值,价格相对较低。

  • PMG 1-19(重度流通品):市场价值较低,仅适合作为历史参考。


六、真假鉴定

由于第一套人民币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因此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仿品和赝品。在收藏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鉴定:

  1. 观察印刷工艺:真币采用凹印技术,图案和文字有明显的凹凸手感,而仿品通常采用平版印刷,缺乏立体感。

  2. 检查颜色和纸张:真币纸张较厚,颜色均匀,而仿品可能出现颜色过浅或纸张过薄的问题。

  3. 比对尺寸:第一套人民币 1 元工厂(带轮船)的标准尺寸为125mm × 58mm,如尺寸有明显偏差,则可能是伪造品。


七、结论

第一套人民币 1 元工厂(带轮船)版是一张极具历史和收藏价值的纸币,其独特的设计历史背景较低的存世量,使其成为收藏市场上的热门品种。对于收藏爱好者而言,确保纸币的品相、评级及真伪至关重要,而其市场价格也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