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First Series of Renminbi),发行于1948年12月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统一全国货币体系的重要举措。因当时技术条件受限,其防伪手段相较今日简单,但仍采用了若干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印刷和防伪技术。
发行时间:1948年12月1日 ~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发行面额:共12种面额,62个版别
面额范围:从1元到50000元不等
印制方式:由上海、石家庄、太原、沈阳等多个地方印钞厂协作完成
风格特点:版式多样、风格不一、纸张材质各异
尽管科技落后,第一套人民币依旧采用以下几种防伪手段:
防伪方式 | 技术说明 |
---|---|
水印纸 | 部分券种使用水印纸,常见有星形水印、五角星图案,提升防伪效果 |
正背套印 | 正面和背面图案精准对印,对位良好是真币的特征,假币难以精确对位 |
凹版印刷(深版) | 使用手工雕刻钢板凹印,图案清晰、有立体感,纸面有明显油墨凸起触感 |
暗记(暗纹) | 某些版别暗藏微小字样或特殊图案,例如“工”“农”“币”等微字隐藏在纹路中 |
复杂底纹设计 | 利用复杂的几何图案、花纹底纹避免复制,虽非专业防伪但在当时已具较高辨伪效果 |
花式号码印刷 | 部分票券号码采用复杂字体印刷,不易被普通印刷设备仿制 |
纸张材质特殊 | 多数纸张采用专用钞票纸,与普通纸有差异,触感、纹理不同 |
色彩防伪(套色) | 使用多种颜色套印,提升美观和仿制难度,部分使用双色或三色搭配 |
手工雕刻印模 | 当时尚未普及机械雕刻,手工雕刻更具唯一性,也成为辨别真伪的关键因素之一 |
代表版别:一元“工厂”、五元“水车”、十元“耕地”
防伪点:复杂底纹、凹版印刷明显、字迹清晰、纸质较薄但坚挺
代表版别:20元“纺织机”、50元“打场”、100元“帆船”
防伪点:有些券种用特殊图案水印纸;使用较多暗记设计(如“工”字、十字星)
代表版别:200元“车床”、500元“黄河桥”、1000元“蒙古包”
防伪点:凹印明显,背面暗记花样变化大,字体雕刻风格不同于高面额券
代表版别:10000元“牧马图”、50000元“骆驼队”
防伪点:水印纸使用多;票幅大,细节丰富,雕刻图案层次感强;适合收藏对比辨别
因印钞条件有限,多个印钞厂协作制作,导致不同券种的纸张、雕刻师、油墨、风格各异
国共内战时期,物资紧张,印钞纸甚至从苏联、东北满洲等地临时采购
为避免伪钞流通,很多票种启用独立编号系统、增加特殊印记和纹饰
看水印:真币水印清晰自然,假币模糊或无
摸印刷:凹印图案有凸起感,普通印刷无立体触感
查对印:正反图案能精确对位,对位不准为假
观察暗记:真币暗记字体小且清晰,假币往往无此技术
看纸质:老钞专用纸光泽弱、纤维可见、抗折性强
主要防伪方式 | 特点说明 |
---|---|
水印纸 | 某些券种具备,难以仿制 |
凹印雕刻 | 专业手工雕刻,油墨有立体触感 |
暗记设计 | 藏于图案线条中,提升辨伪能力 |
复杂底纹 | 不规则几何图案,仿制难度高 |
多印刷风格 | 多地印刷厂风格不同,增加了防伪的“非统一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