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版别众多,且发行时间久远,在拍卖市场上价值较高,识别其真伪与评级差异至关重要。以下是相关方法:
纸张材质:真币采用棉麻纤维纸,手感粗糙、韧性强,颜色偏黄或灰白,部分有自然褶皱、斑点或透光观察纤维分布不均,且无现代纸币的荧光反应。假币多为普通木浆纸,光滑细腻、颜色过白,韧性差,易撕裂,部分含荧光剂,紫外灯下有亮白反应。
印刷工艺:第一套人民币大量使用凸版和凹版印刷,真币用手触摸图案、文字有明显凹凸感,油墨厚实、边缘整齐。假币多为胶印或电脑打印,表面平滑,颜色浮于纸面,边缘易模糊。此外,真币油墨纯正,过渡自然,线条细腻无断裂;假币颜色鲜艳或失真,线条粗糙、网点明显。
图案与文字细节:真币人像、风景等细节清晰,人物表情、服饰纹理、建筑线条流畅,无模糊或重影。假币常因翻模精度不足,导致图案失真。同时,真币繁体汉字和手写体面额数字笔画流畅,粗细有变化;假币字体生硬,笔画粗细均匀或断裂。
防伪暗记:暗记是重要防伪手段,不同版别暗记位置、形态各异。借助放大镜观察,真币暗记应与图案自然融合,笔画清晰;假币暗记多为后期添加,位置偏移、线条模糊或生硬。
冠字与号码:真币冠字为手刻钢模印制,字体间距、粗细略有差异,边缘有油墨渗透痕迹;假币冠字多为电脑字库生成,整齐划一,缺乏手工感。真币号码为凸印,数字间距均匀,墨色深浅一致;假币号码可能大小不一、墨色不均,或因套印偏差导致错位。
边框与花纹:真币边框花纹精细对称,线条无断裂,交接处自然闭合;假币花纹常因制版粗糙出现断线、错位或网点化。
磨损与老化痕迹:真币流通时间长,边缘有自然磨圆、毛边,票面有折痕、污渍或轻微褪色,且磨损程度与保存环境一致。假币常人为做旧,但痕迹生硬。
评级机构:不同评级机构的评级标准和侧重点可能略有不同。国内常见的有公博、华夏等,国际上如 PMG 等也被广泛认可。一般来说,知名大型评级机构的评级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其评级流程严格,对纸币的真伪鉴定和品相评估更为准确。
品相等级:评级币通常会根据品相给出相应分数,以数字或描述性词汇表示。例如,PMG 评级从 1 分到 70 分,分数越高代表品相越好。一般来说,70 分为全新未流通状态,纸币无任何瑕疵;60 分 - 69 分属于品相较好,可能有轻微的流通痕迹或极细微瑕疵;40 分 - 59 分则表示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或瑕疵,但整体仍保持较好的完整性;40 分以下则品相较差,可能有明显的破损、污渍等问题。
评级标签信息:评级币的标签上除了分数外,还会标注纸币的版别、面值、冠号等信息。如果标签上标注有 “EPQ”(Exceptional Paper Quality,优良纸张品质),说明纸币纸张未经人为处理,保存状态良好,这类评级币通常更受市场欢迎,价格也会相对较高。此外,一些特殊版别或有特殊历史意义的纸币,评级标签上可能会有特别标注,也会影响其价值和市场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