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特性
真品采用特制邮票纸,厚度约 0.08 毫米,质地坚韧且略带粗糙感,纸面呈自然灰暗色调,吸墨性极佳。通过透光观察可见均匀分布的五角星水印,水印图案清晰稳定,无晕染现象。伪品多使用铜版纸,表面光滑发亮,吸墨性差,水印为后期压制或无水印。
印刷技术
原版采用胶版印刷,色彩饱和度高,天蓝色底纹均匀细腻,无明显网点痕迹。军徽与文字线条锐利,“八一” 军徽的五角星棱角分明,“军人贴用” 四字笔画清晰连贯。伪品多为套色胶印,蓝色偏淡且发灰,放大镜下可见密集网点,文字边缘模糊,军徽线条有毛刺感。
齿孔与背胶
原版与补印票差异
纸张材质:原版使用60 磅挪威道林纸,补印票因纸张短缺改用国产道林纸,纸质略薄且泛黄。
印刷细节:原版底纹蓝色偏深,补印票蓝色较浅;原版 “八一” 军徽的五角星立体感强,补印票因套印偏差略显扁平。
存世形态:原版多为单枚或四方连,补印票以散票为主,带原部队调拨单的补印票极为罕见。
暗记与防伪特征
特殊版本与变体
常见伪造手段
翻版印刷:使用真品扫描后高精度印刷,纸张与油墨接近原版,但齿孔度数、边饰白圆点等细节仍存在差异。
化学处理:通过褪色药水将黄军邮或紫军邮改为蓝色,此类伪品底色发乌,边缘有褪色痕迹,背胶被破坏。
拼凑改刻:将信销票的邮戳部分裁切后重新粘贴,透光观察可见拼接痕迹。
专业鉴定流程
大蓝军邮作为新中国首套军用邮票,其印刷细节与版本特征承载着特殊历史意义。1953 年因军事机密泄露风险紧急停发,导致存世量不足百枚,全新原胶票更是稀缺。其市场价值不仅源于稀缺性,更因其胶版印刷工艺、五角星水印、微缩暗记等技术特征,成为邮票印刷史的重要实物标本。未来,随着民间藏品逐渐被博物馆收藏,流通量进一步减少,其文化价值与投资属性将持续凸显。对于收藏者而言,深入研究印刷细节与版本特征,是规避风险、把握收藏机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