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欠资邮票是邮局向收件人收取欠付邮资时贴用的一种专用邮票,由邮局专用,不能作为预付邮资的凭证,只表示在投递时应补收未贴邮票,或虽贴邮票但未纳足邮资的费用,由邮局人员贴在信封上,所欠邮资,通常加倍由邮递员在投递时向收件人收取。 蟠龙...
1898年,清代国家邮政发行。图案与一次蟠龙大致相同。邮票上英文改为CHINESE IMPERIAL POST(中华帝国邮政)。面值与一次蟠龙相同而刷色略异。蟠龙图:半分(棕)、1分(赭黄)、2分(红)、4分(棕红)5分(桔)、1角(深绿);鲤鱼图:2角(...
红印花原票其本身并不是邮票,乃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面值为3分,总印量100万枚。但未加盖的原票从未出售,全部加盖改作邮票之用。红印花原票虽不是邮票,但全部的加盖票均由其而派生,其对版模特征、齿孔研究、加盖顺序等均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红印花原票是指未经加盖作为邮票前的那种票税票,并未出售。红印花全部加盖改作邮票使用,所以原票流出很少,存世极少。据有关专家考证存世仅有53枚。未加盖的红印花原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邮票,未被列入中国邮票目录之中。但是它是红印花加盖票的原...
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原票,面值叁分,以红色为主色,刷有红、绛红、朱红,因曾被误认为是印花税票而得名红印花票。 其实,它是上海海关于1896年9月印制的原拟用于报关单上贴用的收费凭证,后因商人反对,未能实施,从未发行,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
红印花加盖暂作洋银贰分邮票,有大字、小字两种,小字的主要特征是小字的2字与英文cents平列(同时一排),大字则为两排,2字排在英文cents上面,小字加盖全张分为5张加盖,每次加盖20(10*2)枚,当时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厂承担加...
只有初版慈禧寿辰纪念票加盖小字,数字与银字的距离为3mm,初版小字改值邮票与以后万寿加盖票的区别主要是: 一,唯一的小字(阿拉伯数字小); 二,在初版票上加盖,应是当时未用完的初版票退回或留存的予以加盖使用。 全套共1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有十五国国风,共160篇;雅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
由于初期所印的再版票不能满足需要,所以需要再次添印,所以与初期所印的不同,这就是再版后期票,这一组加盖的数字与银字的距离为1.5mm,再版大字短距改值邮票与初版的区别是: 一,用再版票加盖; 二,少一枚陆分暂作洋银捌分票,全...
红印花加盖票发行一百多年来,中国集邮界对于这枚小1元旧票曾有过种种议论。笔者试就本人若干年来研究所得的一些初步见解,介绍于下,供同好探讨及批评指正。 一、 谈到小1元旧票,当然要牵涉到全部小1元邮票。历来传说小1元的成因是:国家邮政建立后,...
海关一次云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邮票,俗称大龙票。 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
红印花加盖邮票是中国1886年3月20日清朝光绪帝批准南洋大臣张之洞关于开办大清邮政的奏折后,对国家邮政进行了积极筹办,1897年2月20日大清邮政正式成立 ,因为当时委托日本、英国厂商印制大清邮政邮票未到,虽暂使用了原海关邮政印制的小龙和万寿邮...
红印花是清朝海关的一种票据凭证,在1886年由英国的一家印厂印制完成。红印花邮票是我国独有票种,由于年代久远,已逾100多年,其原票和一些加盖面值票由于稀少,已成为世界珍罕邮品。 红印花票是清代海关1896年委托英国伦敦华德罗公司承印的红色...
红印花加盖小字邮票共三枚,分别是:暂作洋银贰分,暂作洋银肆分,当壹圆。红印花原票全张100枚,为方便加盖,将全张十字形剖开,成4个小张,每张25枚,所以加盖的版模是直5枚,横5枚,最初加盖的是当壹圆,印版内当壹圆3个字相当于五号铅字,试...
大龙票1866年我国清代海关兼办邮政,1878年扩大办理邮务,同年发行海关一次云龙邮票,邮票票面上印有大清邮政局字样,是我国第一套邮票。 该套邮票共3枚,面值以银两为单位:一分银(绿)、三分银(暗红)、五分(桔黄)。邮票主图为蟠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