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发行,首套人民币中的“农耕主题”珍稀券种)
发行时间:1949年7月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票面尺寸:127 × 60 mm
印刷单位:中原印钞厂(郑州)
历史地位:首套人民币中唯一以“耕牛”为主题的纸币,反映建国初期农业经济
正面主景:
左侧农民牵水牛耕田(原型为中原农村场景)
右侧“伍圆”面值 + 几何底纹
背面图案:花符组合 + “中国人民银行”行名
主色调:
正面:深棕色(水牛) + 浅绿色底纹
背面:紫红色
凹版印刷:牛身毛发、犁具线条触感明显(凹凸深度0.1mm)
隐藏暗记:
牛蹄下方藏“中”字(0.2mm)
背面花符右上角有“原”字
纸张特性:含麦秆纤维(透光呈不规则絮状)
经济背景:
1949年中原解放区推行土改,纸币设计呼应“耕者有其田”政策。
5元购买力≈20斤小麦(河南1949年价)。
政治寓意:
水牛象征农耕生产力,与同期的“工厂版”构成工农经济体系。
印制秘辛:
使用战时留存纸张,部分油墨为手工调配,导致色差。
品相 | 价格范围(人民币) | 存世量 |
---|---|---|
全新未流通 | 15,000-30,000元 | 不足50张 |
极美品 | 6,000-12,000元 | 约200张 |
流通好品 | 2,000-4,000元 | 约1,000张 |
残次品 | 500-1,500元 | 较常见 |
注:
带“中原行”钢印的溢价50%
连号每多一张增值10%
纸张检测:真品含麦秆纤维,撕裂有拉丝;假货多用现代纸。
凹版触感:真币牛背脊线立体可触(深度0.08-0.12mm)。
暗记定位:“中”字位于前蹄第三趾处(需40倍放大镜)。
颜色氧化:真币棕色自然褪为咖啡色,假货艳棕或发灰。
紫外反应:真币无荧光,假货边纸常泛蓝光。
尺寸公差:真币严格126.5-127.5mm,假货多偏差超1mm。
优选对象:PMG/公博评级币(如PMG55分以上)。
保存方法:避光防潮,湿度≤45%(防纤维脆化)。
交易渠道:
线上:华夏古泉、赵涌在线(认准评级盒)
线下:郑州古玩城、北京马甸市场
2022年北京保利:PMG53分成交18,600元
2023年中原钱币展:带土改单据的流通票拍出4,800元
2024年民间发现:未裁切双连张(存世孤品),估价超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