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阔边大龙邮票亦称薄纸阔纸大龙票。1882年第二期发行的海关一次云龙邮票,纸质同第一期,唯五分银用薄型书写纸印制,容易脆裂。齿槽宽至4.5毫米。一分银、二分银全张邮票枚数为3x5=15;枚五分银仍然为5x5=25枚。阔边黄五分银25枚全张新票存世仅一...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使用的通信手段是邮驿。从汉武帝开始,历代王朝在宁夏境内设置邮驿机,任命传邮驿臣,开驿道、建驿站、备车马,藉以传递公文。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
大龙薄纸1878年(光绪四年),凸版,无水印半透明薄纸,P12.5,图距2.5mm,25(5*5)或20(4*5)印刷厂名称: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1分银,绿;3分银,暗红;(出现过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5分银,桔黄。大龙阔边1882年(光绪八年),凸版,无水印薄纸,P...
海关试办邮政时期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发行,习称海关大龙,也叫海关云龙,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第一套正式邮票,也是中国创办近代邮政的重要标志。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
收藏邮票逐渐成为很多收藏家青睐的对象,尤其是那些极具纪念意义的邮票更是深受众多收藏者喜爱,目前邮票收藏市场上普遍存在假邮票现象,甚至那些假邮票越造越逼真,如果不仔细辨别有可能会被那些超高模仿度的邮票欺骗,那么,作为邮票收藏者喜爱的邮...
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第一套正式邮票,也是中国创办近代邮政的重要标志。 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
大龙厚纸,1883年(光绪九年),凸版,无水印厚纸,P12.5,图距2.5*3.25mm,20(4*5)或20(5*4),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印刷一分银,绿色。(出现变体票为直双连中缝漏齿)三分银,暗红。(出现变体票为毛齿直双连中缝漏齿) 五分银,桔黄。(出现变体票为毛齿直双连...
一,普1.1 大龙薄纸1878年(光绪四年),凸版,无水印半透明薄纸,P12.5,图距2.5mm,25(5*5)或20(4*5)印刷厂名称:上海总税务司署造册处1分银,绿;3分银,暗红;(出现过变体票:直双连中缝漏齿)5分银,桔黄。二,普1.2 大龙阔边1882年(光绪八年)...
红印花第一种加盖"当壹圆"票,据说只加盖了两整张(每张25枚),计50枚。邮政当局嫌加盖字体过小,决定改用大字"当壹圆"字模,故加盖小字的称为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已发现存世仅32枚。其中有四方连1件,横双连1件,其余为单枚。信销票仅1枚,乃世界...
大龙邮票,又称海关大龙,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1878年中国海关邮局成立,当年即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了这套大龙邮票。 大龙邮票一套共三枚,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
在海关试办邮政时期,中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清代海关试办邮政时期,习称海关大龙,也叫海关云龙。 大龙邮票是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的第一套正式邮票,也是中国创办近代邮政的重要标志。 邮票图案正中...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清廷不顾国家安危,还在大肆操办慈禧太后60寿辰万寿庆典活动。中国的第一套纪念邮票因此诞生。1894年11月19日,慈禧太后60寿辰纪念邮票正式发售。过去,皇帝、太后的生日尊称为万寿节,所以这套邮票后来被称为万寿邮票。...
小龙加盖大字改值邮票1897年发行。大字加盖于第二期十一度半光齿小龙邮票。全套共3枚。面值同于小龙加盖小字。黑色加盖,加盖版模与万寿加盖大字短距相同。以前也称北海票。 发行日期:1897(光绪二十三年四月) 齿孔度数:11.5 ...
一,使用正确的保存工具 邮票是纸制品,因此,收藏邮票时一定要使用干燥的护邮袋、集邮册、小玻璃瓶等工具来保养邮票,最常用的是护邮袋和集邮册。 二,选择正确的存放环境 收藏的邮票既不能放在日光直射的地方,也不可以放在潮湿的环...
蟠龙邮票分为日本版蟠龙票、伦敦版无水印蟠龙票和伦敦版有水印蟠龙票。 1898年1月28日伦敦版有水印蟠龙票开始发行,该套邮票由费拉尔设计,委托伦敦华德路父子公司印刷,雕版印刷,所以也叫雕刻版蟠龙票。 伦敦版有水印蟠龙票图幅为20.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