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海关大龙邮票通称大龙邮票,1878年7月-9月(光绪四年)清政府发行,选用江山云龙图案,雕刻铜板凸印,他标志着中国近代邮政史的开端,象征有着数年千年邮驿通讯历史的中国,进入了现代通信新时期,在中国邮政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
大龙邮票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根据图距版式和纸张等特征分为三个版本。 1.薄纸大龙 1878-1882年间发行的大龙邮票,所用的纸张薄而具有韧性,略呈透明,故称之为薄纸大龙。起初整版为25(5*5)枚,之后3分银改为了20(5*4)枚。这段时期也...
阔边大龙邮票亦称薄纸阔纸大龙票。1882年第二期发行的海关一次云龙邮票,纸质同第一期,唯五分银用薄型书写纸印制,容易脆裂。齿槽宽至4.5毫米。一分银、二分银全张邮票枚数为3x5=15;枚五分银仍然为5x5=25枚。阔边黄五分银25枚全张新票存世仅一...
1978年(光绪四年3月9日),清朝总税务司赫德(英国人)指派海关税务司德璀琳(英籍德国人)以天津为中心,在烟台,牛庄,北京,上海海关仿照欧洲试办邮政,1878年5月1日,德璀琳发布了邮政通告,规定:平信每件重半英两,天津,北京邮资为3分银,北...
一直以来都传说小龙邮票和大龙邮票一样,由海关总税务司署驻上海的海关造册处印制,但在四十年代中有一位着名邮学家突然宣称,他有绝对可靠的消息,小龙邮票是在英国华德路公司印制的,这在当时的中国集邮界引起了一场争论。后来有一位集邮家写信去问...
1883年(光绪九年)清代海关邮政第三次发行大龙邮票,所采用的纸张较厚而不透明。 初印的大龙邮票齿孔打得光洁而整齐,称厚纸光齿票。后印的大龙邮票因打孔机使用年久,打出的齿孔模糊而不光洁,称厚纸毛齿票。在厚纸光齿票和厚纸...
小龙邮票分两期印刷,第一期自1885年开始,齿孔12.5度,通常是毛齿,其中有少数是光齿。第二期自1888年开始,齿孔11.75度,都是光齿。上述1885年之说是来源于西班牙籍集邮家绵加义的记载,后来有些集邮家曾对此提出怀疑,因直到现在尚未发现小龙邮票...
1878年,大龙邮票开始印刷发行,铜质的印模经过多次印刷逐渐磨损剥蚀,虽然在后期剔去了不堪再用的印模,全张枚数由25枚减为20枚,但是最终因几乎全部子模都有严重磨损无法再用,而不得不重新设计印制新的邮票,即通常所说的小龙票。其实大龙邮票和小...
小龙邮票采用了两种防伪措施: 一,使用了向英国定购的带有太极图的水印纸。纸上水印位置和印版对应,每枚邮票上恰好有一个水印。按照中国古书易经记载,太极图应该是阴阳两鱼平卧合抱组成的圆形。阳鱼在上,白色;阴鱼在下,黑色;阴鱼的头在左...
大龙邮票发行后的6年后,即1884年海关上海造册处鉴于大龙邮票的印模严重磨损,不堪再用,遂向总税务司赫德提出改铸新模、发行新票的建议,很快获准。于是,造册处向海关驻伦敦办事处提出申请,订购印制新邮票所需的各项物资,并将印模的制作委托给曾...
1878年大龙邮票印刷发行后,铜质的印模经过多次印刷而逐渐磨损剥蚀,虽然在后期剔去了不堪再用的印模,全张枚数由25枚减为20枚,但是最终因几乎全部子模都有严重磨损无法再用,而不得不重新设计印制新的邮票,即通常所说的小龙票。其实大龙邮票和小龙...
1895 年9 月14 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批准印制红印花,由伦敦华德路公司负责承印。红印花的图案为中心圆内置阿拉伯数字3,并缀英文CENTS;上面横排英文CHINA,下端横排英文REVENUE,图案以白色雕出的网眼花边花纹为衬底。红印花雕刻精...
红印花"是清朝海关的一种票据凭证,在1886年由英国的一家印厂印制完成。红印花邮票是我国独有票种,由于年代久远,已逾100多年,其原票和一些加盖面值票由于稀少,已成为世界珍罕邮品。 红印花票是清代海关1896年委托英国伦敦华德罗公司承印的红色...
1、初版 即1894年11月19日发行之票,全套9枚。据费拉尔手稿记载,共印制了192.732万枚(含加盖票);据绵嘉义记载为62.4757万枚(是否含加盖票不清).初版票为万寿正式发行之票,前已简介过。全套新票约3000元、旧票约1500元,较常见。 2、再版 ...